人才缺口大,就业面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造业作为工业之母,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火箭、飞机、大轮船……在“国之重器”的制造中,机械工程是工业基础,该专业人才在各个工业行业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军舰、建筑桥梁、仪器仪表、集成电路、医疗器械、消费电子等。
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为30%,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拥有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工程师占从业人员比重却较低,工程人才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差距不断拉大。据人社部、工信部、教育部此前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至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缺口率达48%。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智能制造领域人才缺口预计为450万人左右。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预测分析,2025年我国工业母机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
基于上述背景分析,面向智能制造行业培养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缺口大,就业面十分广泛。
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升学就业方向
从近几年高校就业数据来看,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就职于智能制造、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动力装备、信息通讯等领域。毕业生一般到高新技术企业,如华为、中芯国际、中国商飞等企业。新型汽车制造企业如特斯拉、比亚迪、理想、蔚来等,以及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包括宝马、一汽、上汽等。另外还有传统制造企业如重工业类、加工类等企业就业。
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一般有两种。一类是机械工程师或与之相关的管理岗位,这类岗位适合组织能力强,喜欢与人打交道,愿意从事偏应用型工作的学生。另一类是科学研究岗位,适合喜欢接受挑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探索意识的学生。
高校近年的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有较高的就业落实率及深造比例,多数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据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数据,近年来,约60%的毕业生通过推免或考试方式继续攻读研究生,约20%的学生出国深造。天津理工大学2023届机械工程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5.7%,5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合肥工业大学该专业2023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达到约96%,升学深造人数占本科生毕业生总数的 39.22%。
“智能制造”带来机械工程行业新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制造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的现代制造业蓬勃发展。根据“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传统机械工程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步伐日益加快。机械工程和材料、信息、能源、生物等学科的交叉愈加明显,如智能车间、3D打印、微纳制造、生物制造、智能机器人等新的技术和产品形态,正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着机械工程的学科内涵。智能制造技术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多个层次,涉及众多行业领域,因此,可以预见,未来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将在上述新型技术领域面临广阔的发展机遇,在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前,该专业毕业生大有作为。
机械行业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趋势对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具备较强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且有创新思维的工程类专业毕业生会更受企业青睐。毕业生们未来也面临着不断学习、持续奋斗的挑战和压力。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人才缺口主要是高技能人才和数字创新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拥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更需要愿意扎根基层一线的心态。